2024-10-19 22:48:40 | 学子网
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主要选拔高考成绩优异,或者部分在某个基础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符合上述要求的学生可以报考。
强基计划实际上也是一个双向选择,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对人才进行选拔,考生也可以结合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考虑。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报考条件出台,但是可以预见,95%以上的考生与强基计划无缘。
扩展资料:
报强基计划注意事项:
强基计划在制度设计上定位明确,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依据试点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各高校在今年强基计划中投入的招生专业均为历史积淀深厚、学科实力雄厚、国家人才紧缺的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强基计划 学子网
学子网(https://www.fdxzm.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什么是强基计划,哪些人可以报?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在2020年启动的一项新项目,它取代了原有的自主招生政策,旨在选拔那些有志于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出众或具有基础学科特长的高校新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报强基计划 建议:理科550,文科580分都可以尝试报考。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 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 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什么是强基计划 1、强基计划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要求考生具备高考报名资格,并参加了高考,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复读生。 2、考生需有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的获奖经历,以证明其具有学科特长。 3、参与强基计划的考生需要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组织的考核。高校将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考核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因素,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以此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强基计划报名时间和方式 1.强基计划报名时间为3月底至4月,考生需登录学信网进行报名。 2.报名前,考生需在学信网注册账号,并登录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3.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找到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的报名入口,进入后进行报名。 4.报名过程中,考生需填写基本信息及紧急联系人,并可查询到该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数。 5.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符合破格条件,如需破格,需在北京大学官网提交综合素质材
如何报考强基计划招生 强基计划报名流程:注册登录—进入系统—查看报名须知—确认报名条件—查看并上传破格奖项信息—附加信息—上传附加材料—添加志愿专业—确认志愿—下载志愿表—上传志愿表—报名成功。具体以各校实际报名系统中流程为准。 2023年强基计划报名考试流程 由于2023年数据暂未更新,下面整理了2022年流程,供大家参考。 1、高校发布招生简章 试点高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招生
高考强基计划的利与弊 1.高考强基计划的优势之一是招生录取的公平性较高。该计划放宽了报名限制,为更多考生提供了机会。同时,它特别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如竞赛生可破格入围,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强基计划学生享有优先保研的待遇。该计划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学生可优先获得研究生及直博机会。高校会投入最优的教育资源,提供先进的实验基地,以确保这些学生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作出显著贡献。 3.高考强基计划
报考强基计划有什么好处 每年在高中升学时期,强基计划就是一个相对不错的升学选择,那么报考强基计划有哪些好处呢?总体来说有7项好处,具体如下。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以及强基计划招生相对综合评价招生方式的区别。 报考强基计划的好处 1、院校层次高,为考生增加上名校的机会 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包括清北复交在内的36所双一流A类高校,2022年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
强基计划怎么报名强基计划如何报名 1、搜索阳光高考网;2、进入网站后,点击“特殊类招生信息服务平台”,点击进入;3、点击“强基计划”;4、注册/登录高三学生学信网账号,确认信息;5、填报志愿;6、确认志愿表;7、下载志愿表并打印,本人签字确认,学校盖章;8、上传志愿表;9、缴费。 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指的是基础学科招生的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
强基计划考什么? 强基计划的考试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所报学科的基本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
2024-03-08 13:08:48
2023-11-05 13:01:34
2023-08-28 04:37:30
2024-01-04 09:00:05
2023-08-25 03:52:24
2023-11-05 14:25:16